國產電影IP大盤點:IP產業化背后的啟示

從IP概念崛起到群雄搶購IP再到IP被唱衰,短短三年間,中國影視產業界圍繞IP概念產生巨大爭議。那么問題來了:IP到底是什么,什么可以是好IP,怎樣在商業上成功運營IP?
到底什么是IP?是一部小說,一個故事設定,還是一個核心創作者?筆者認為,在互聯網時代,影視產品已經不是單向的內容傳播,因此傳統意義上的IP,已經不只是“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互動性,成為互聯網時代一切娛樂內容的頭號屬性。因此IP作為作者智慧的結晶,同時還是用戶互動的成果。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成功的IP不僅是創作出來的,更是“互動”中產生的,IP的創作與IP的運營可以說是IP成功的一對翅膀。
作為一名影視產業的參與者和觀察者,經過半年的盤點,并與多位業內資深人士溝通,筆者做出了這樣一張榜單,從四個維度盤點了中國電影界最近五年運營成功的十大IP。

這張榜單也回應了關于IP的創作能力的質疑。IP并不僅僅是簡單的改編,IP不僅僅可以是《西游記》這樣家喻戶曉的經典小說;也可以是《小時代》這樣形成了特定亞文化粉絲人群的當代小說;IP甚至可以是周星馳、成龍這樣的電影創作者,可以是由《熊出沒》動畫衍生出的一個森林世界;可以是《盜墓筆記》衍生出的詭譎奇絕充滿想象力的龐大地下世界……
從IP到電影,中間仍然有很長的創作道路,而在電影創作之后,成功的用戶運營,系列化、多元化、平臺化的產業運營能力是IP在產業上真正能夠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筆者做這個排行榜,不僅要盤點成功的IP,更要關注IP背后的產業運營者。
解讀:
IP來源多元化
電影產業的IP來源已經多元化。不過,《西游記》目前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第一IP,一部經典小說《西游記》,無論是人物、情節架構、世界觀設定等,一方面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另一方面又有極大的延展空間。因此,從《西游記》這個IP來的《西游降魔篇》、《大圣歸來》、《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分別被不同的公司運營,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事實上,從經典文學作品中衍生IP,從全球范圍來看都更易成功,來自《格林童話》的白雪公主,來自《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丁,來自《哈姆雷特》這一IP的《獅子王》等等,都來自經典文學作品。
當代流行小說當然也是IP,有人曾稱《小時代》開啟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小”時代,這里的“小”指的就是細分的觀眾群體。這樣的群體甚至可以形成一個獨特的亞文化,這就造就了獨特的分眾群體。
除了《小時代》之外,《盜墓筆記》、《鬼吹燈》、《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系列小說都改編成了成功的電影,并且都有系列化、多元化運作的模式,除了電影、網劇、電視劇之外,網游、手游、衍生品等開發都有逐步推進中。像《盜墓筆記》不僅以八部系列小說為本體,還衍生出了《老九門》、《藏海花》等系列內容,可以說由一個IP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盜墓”奇幻世界。這與好萊塢的漫威等奇幻IP運營者是一樣的。
當然,以《熊出沒》為代表的動畫IP實際上在運營上與上述成功IP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國內親子、兒童類IP中走得最遠的一個。與《熊出沒》不同的是,《喜洋洋與灰太狼》、《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黑貓警長》等動畫IP在電影領域的運營則不夠成功,難以上榜。
對于中國電影產業而言,不僅僅只有內容可以成為IP,創作者本身也是IP。以周星馳、成龍為代表的一批電影人,實際上形成了非常個人的創作風格,如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成龍的“功夫”喜劇等,具有極高的個人辨識度。不過,這兩位影人本身并不活躍在互聯網,他們的IP受眾基本上是他們長年積累的影迷。
橫向比較國外,有人總結了數十年來美國迪士尼的IP來源,數據顯示,迪士尼的IP有來自經典文學作品、來自古代傳說(如《花木蘭》等)、來自漫畫等,可以說,迪士尼的IP是從全世界尋找,這種IP來源方式,中國電影產業也在持續學習中。
其實,由系列電影形成的IP,如《泰囧》、《港囧》等形成的“囧”系列,通過系列片的成功,也形成了自己的IP內核。而開心麻花在舞臺劇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之后,將舞臺劇系列IP移植到電影領域,形成了《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等高投入產出比的IP電影。
啟示:四個維度創造運營IP
一、用戶:核心受眾必須用“運營”凝聚
那么,怎樣才能運營出在商業上成功的電影IP?筆者認為,成功的IP運營必不可少的四個維度是:用戶、票房、生命力、多元化。
成功的IP核心是背后的粉絲用戶,特別是由IP獨特的設定形成的核心受眾,這些受眾的聚合,在互動中又能形成IP的亞文化群體,最終反哺IP產業鏈。在好萊塢,這種IP的亞文化群體的典型代表可能就是以《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中國,《小時代》系列、《盜墓筆記》等IP背后都形成了一定的亞文化群體。特別是《盜墓筆記》被稱為十年內互聯網領域最大的IP,背后形成了“稻米”這一亞文化群體。
從產業的維度看,“用戶”是運營出來的,缺乏有效的互動,即使形成了亞文化群體,這一群體的聚合力也堪憂。例如成龍、周星馳等老電影人不僅在80后群體中形成了獨特的粉絲亞文化群體,還擴散到了整個影迷群體中,當年周星馳正是以電影《大話西游》成為了70末80后網絡亞文化的奠基之作,但隨著90后、00后的崛起,周星馳、成龍在新一代電影觀眾中的影響力其實正在消減——如果他們還希望繼續俘獲年輕觀眾的心,就必須學習如何與這一群體互動。
二、票房:投入產出比是核心
成功產業化的IP,在票房上也當然應該是成功的。不過,票房與電影的收入并不一定成正比,不同的IP由于本身設定的不同,電影的投入效率并不相同。
因此,筆者在這一排行榜上采用的評判指標是電影票房背后的投入產出比。像“西游”系列、周星馳電影、《盜墓筆記》系列、“鬼吹燈”系列等,都是以大制作、大特效為基礎,需要的投入較高,也往往成就出高票房。
近年來,系列片在好萊塢大行其道,收益豐厚,但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對于系列片,資深電影人、樂視影業CEO張昭曾說,系列片是產業構建的基石,對于非單片公司并且是以平臺化運作的電影企業而言,能夠通過系列片獲得持續的增長和收益,才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而像《小時代》系列、開心麻花系列則是低投入高產出,提升了產業的效率,也讓企業有能力承受大投入、高風險的實驗性電影作品。
三、生命力:系列化延續IP價值
所謂的“生命力”,則指的是IP必須能夠系列化開發,這也是IP本身能夠持續與用戶互動的基礎。《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目前已經推出三部,據悉明年有望推出第四部;《小時代》系列先后拍了四部電影,完成了與一代觀眾的互動;鬼吹燈系列、“囧”系列的續作則在持續開發中。
《盜墓筆記》、《微微一笑很傾城》雖然目前只推出了第一部,但它的系列化運作已經不止于電影,而是實現了網影聯動,跨越了電影、電視等不同的內容領域。
周星馳、成龍為代表的個人IP,它的生命力的延續則在于他們能夠持續保持風格化的創作。
四、多元化:IP產業化的未來方向
IP的多元化開發,也是產業未來的發展的方向。這里的多元化,既是指內容不同文本表現形式的多元化開發,也是指IP跨越內容進入不同商業領域的開發。
一個成功的IP,在內容文本的表現上,不僅可以是電影,也可以橫跨進入電視劇、網劇、游戲、舞臺劇等不同領域,滿足觀眾不同的觀看需求。2016年以來,已經有不少企業正在嘗試IP的網影聯動,例如《盜墓筆記》的電影與網劇《老九門》的聯動,《微微一笑很傾城》的影視聯動等。據悉,馬上要上映的張藝謀女兒張末導演的電影《28歲未成年》也將嘗試網影聯動的開發模式,有人甚至預測,2017年將是影視IP開發的“網影聯動”年。
除了內容上的多元化,同時IP還能跨越影視,進入更多維的領域。IP與智能終端可以結合,樂視影業就將《盜墓筆記》、《爵跡》等IP與樂視的手機、電視相結合,打造IP定制機;IP與衍生品可以結合,《熊出沒》、《小時代》等IP都由背后的運營企業主導了多種衍生品的開發,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衍生品開發的成功探索者;IP與實景娛樂可以結合,萬達、華誼等不少企業都將目光投向實景娛樂領域。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