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紀人機關槍似的又發來一大屏語音,但曾燕(化名)腦子里已經只能接收到那句“成團時間只能往后延了”。
這個結果她設想過很多次,但真正被宣判時,心里還是堵得慌。壓制不住的焦灼感。
一切順利的話,她的小兒子時同(化名)將在今年圣誕節和另外四個男孩一同公演,以“尋光少年團”的身份正式出道。為此,曾燕全家已花費數月精心準備,造型、舞臺、應援物一個沒落下,想以最足的排面迎接這個等待了四年的高光時刻。
但壞消息接踵而至。雙減政策落地后,教培行業一夜坍塌,素質教育承接了這部分“流離失所”的家長孩子。各地的興趣班、藝術機構眼見著熱起來。暑假期間,時同所在的經紀公司就接待了大量面試,其中最小應試者不過七八歲。
在如此鮮嫩的后輩面前,13歲的時同顯得有些“老”了,競爭壓力陡增。好在練習生還得拼運氣、天賦和家庭,他也有別人無法企及的優勢。
可偏偏這時候,天府少年團的倒掉帶來了致命一擊。
8月,成員平均年齡僅8歲的“天府少年團”官宣出道。此事傳到網上引發極大爭議,天府少年團在成立4天后無奈解散。培訓機構被罵,少年練習生的家長也成了面目可憎的吸血鬼。親戚們把消息轉給曾燕,不忘揶揄——“你家犯不著讓孩子賣藝掙錢啊。”
真是極大的誤解。曾燕沒細算過,但時同當練習生的這些年里,他們少說砸進去上百萬。兒子接商演、合作掙點錢,都不夠參加一次暑期集訓。“不否認某些家長別有意圖,可我家真的單純想支持孩子做點喜歡的事情。”
眼下,除了喊停的成團計劃,時同的經紀公司還迅速做出了系列調整:建議家長放棄使用“練習生”的說法,培訓課一律改稱體驗課等等。幾頁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項,每個字都讓人頭疼。
比起家長,時同的抗壓能力倒強很多。他依舊給自己的周末排滿訓練,照常準備季度考核作品。最難過的時候,時同只是在飯桌上默默問:“公司要是不管我們了,能不能請老師到家里給我上課?”
爸爸老謝把這話放在心上,四處找人打探情況的同時,開始物色一對一培訓師資。畢竟,這不是時同一個人的娛樂夢想,是老謝家祖孫三代的明星計劃。
“往上數三代,我家都想進娛樂圈”
吃瓜群眾普遍覺得,小小年紀就想當偶像簡直是不良風氣。未成年遲早被貴圈腐蝕,繼而垮掉。
曾燕不這么看,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資格做練習生的。普通家庭不會想到走這條路,即便走了,多數人也只是鬧著玩兒,突突幾下沒啥成果,也就作罷了。老天爺可是追著謝家喂了三代飯,時同才接住了文娛這個“碗”。
時同的爺爺就愛唱戲,可惜那時家里困難,沒人支持老爺子干這行。八十年代,他爭取當上了電影放映員,算是跟藝術沾上了邊。時同的爸爸老謝因此便利,少年時接受了不少電影熏陶,對唱歌表演都頗有興趣。
十六七歲時,老謝拉著村里的時髦青年組過樂隊,靠跑紅白喜事賺點煙酒錢。但樂隊沒做多久,沒錢的他們還是決定解散,投身打工大潮。老謝耍過雜技、進過廠,最終發家致富,還跟年輕的女大學生曾燕結了婚。
大兒子時躍(化名)出生后,老謝夫婦就想努力把其培養成一代歌星。然而,時躍去KTV倒頭就睡的習慣,徹底絕了二人的念想。直到2008年,時同出生,老謝家再次可以逐夢演藝圈。
時同打小多動,非常享受在親戚朋友面前表演,在學校也愛參加文娛活動,是老師重點關注的文藝苗子。孩子長得也清秀,走在街頭被“兒童星探”追著夸,這讓老謝夫婦更有了底氣。不過曾燕有次頭腦發熱,跟假經紀公司簽了約,被騙走好幾萬的贊助費。
8歲起,時同開始專注學習跳舞,經老師引薦參加過很多場舞蹈比賽。由于表現優秀,他吸引到一些機構、公司的注意,沒多久便接觸到了現在的經紀公司,通過面試后開始接受系統培訓。
時同剛進公司時,同期學員相對稀缺,競爭遠沒有現在激烈。隨著偶像經紀火熱,公司招募的練習生隊伍迅速壯大,有了幾十個重點發展對象,年齡橫跨8至18歲。
多數孩子是自己懷揣偶像夢想,哭著求著要來闖蕩一番。他們會的、懂的遠比家長知道的、外界想象的要多,曾燕不止一次因熱情請客被時同和他的朋友們“嫌棄”妨礙其身材管理。
三十大幾的曾燕確實有點力不從心。練習生們的家長一個比一個年輕,其中不乏90后狂熱追星黨,想把兒女培養成“偶像那樣的人”。她們深諳飯圈操作,甚至能發揮經紀人的職能,迫切盼望著自家孩子出道進圈、發光發熱。
成為練習生
近來,曾燕越來越理解網友們的質疑和反感。
自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開啟選秀元年,每年都有多檔綜藝推出新團。有的火,有的糊,但都是澆在偶像經濟上的熱油。產業上下游都很躁動,幻想成為制造頂流的幕后之王。
更多家長在子女身上投射著自己未竟的欲望,想將孩子捧成明日新星。他們為孩子安排聲樂、舞蹈、形體各種藝術課,追求速成且樣樣精通。文娛產業瞬息萬變,步伐夠快才能追上隊伍。
“出道趁早”“半年要成團”“十幾歲來不及了”等聲音撲面襲來,曾燕開始陷入焦慮,甚至想讓時同壓縮文化課時間來練舞、唱歌。鄭爽被封殺后,曾燕刷到過一些解讀其原生家庭的文章。偏執的母親、貪婪的父親、失控的明星女兒,曾燕好似看到自己,如夢驚醒,一身冷汗。
還是慢慢來吧,前面四年不也是這么過來的。成為練習生之前,時同的課余時間幾乎都在打磨基本功。老家稍有名氣的舞社,他前期跑了個遍,專業技能在同齡學員里算得上出挑。
為獲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曾燕和家人專門騰出寒暑假,陪著兒子飛去成都、廣州、北京等城市,參加半個多月的集中培訓。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最貴的課程,每年這筆消費能達十多萬。
名師出高徒,時同重復著訓練、比賽、獲獎的過程,最終被經紀公司相中。其實早有人發來合作邀約,曾燕一開始都選擇了婉拒。但家庭作坊式的培養太局限,難以讓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打磨,也無法快速接觸優質資源,格局小了點。
全家商議后,一致認為先別去樂華娛樂這些頭部公司湊熱鬧。一來,時同年紀還小,過度高壓的氛圍不利成長。二來,大公司條框太多,練習生的情況比較被動。
時同的經紀公司挺一般,最優秀的前輩也不過在幾檔撲街選秀里露過臉,還早早被淘汰了。不過,他們的培訓模式看著合理,加上簽約條件寬松,曾燕決定合作試試。
作品提交、多輪面試、家庭考核,時同折騰半年終于一切落定,正式接受公司定期培訓。“我第一件事就是找大師算了算,給孩子改個靠譜的名兒。”曾燕說完,念了兩遍時同的藝名,說不出的滿意。
曾燕介紹,練習生改名是常規操作,討個好彩頭,求個心安。她見過奇葩家長嚴格控制孩子飲食,導致其餓暈在訓練室。更有喪心病狂的,無法接受孩子顏值,竟想將其送到國外整容。“簡直是瘋子。我有時候覺得,咱這種送孩子當練習生的家長被罵不冤。”說罷,曾燕長嘆一聲。
進公司兩年,時同需要按周進行審核,只有達到相應成績才不會被降級、淘汰。有些學員沒啥眼緣和天賦,硬生生被家長摁在初班打轉。經紀公司、培訓機構需要資金運營,往往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其在此交錢劃水。
經紀人曾私下跟曾燕吐槽,公司最不想招窮人家的孩子,除非真的極有天賦。對方說起公司曾想送某位學員去韓國參加培訓,結果因其家長銀行流水不夠沒能辦下簽證,白忙活一場。
尤其是練習生頻繁卷入詐騙、收禮等負面新聞后,經紀公司、培訓機構對學員家庭背景的審核更加嚴格,以此降低暴雷風險。不過硬糖君覺得,這有點單純啊,曾經的豪門貴公子吳亦凡都追著粉絲要克羅心,有錢也不過如此嘛。人心都是貪的,誰不想不勞而獲呢?
少年為何成團?
形勢很不樂觀。但按老謝打聽來的消息,偶像培訓的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短時間不至于徹底玩完兒。
比如換種說法,眼下很多機構也是這么操作的。“偶像”“養成”等字眼晦氣,索性換成“素質教育”“興趣體驗”“打造全面發展的青少年”。至于成團,對絕大多數預備役少年練習生來說,本就沒啥實質價值。
“天府少年團”即便正常運營,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在大眾視野里活躍,無非是以團的形態更好進行針對性的發展規劃。
為啥這么小的孩子要成團?用曾燕的解釋就是,家長孩子需要做出點動靜換取滿足感,公司則需要這種關系來做深度捆綁,避免資源浪費。說白了,兩方都擔心吃虧,結成利益共同體好行動。
哪怕時同這樣的“資深”練習生,現在仍需要自己負擔三四成的培訓費,動輒每年十多萬。他們專輯和舞臺開支,多數是取自家長的贊助費。如果簽約并出道,公司在承擔相應費用的同時,也更愿意爭取并給予稀缺的商務資源。
時同的經紀公司名聲雖小,但并不影響其和本地電視臺、影視公司的合作。旗下許多青少年學員,出演過某些爆款電視劇、電影的兒童角色,還常在少兒頻道及節目里充當伴舞、背景等等。
“活兒比四五線的成年藝人都多。”曾燕總結道。時同拿過幾次舞蹈比賽的頭獎后,常有走秀、演出、晚會的舉辦方找來,以每場數千元的報價尋求合作。她不敢隨意接商務,家庭富足,可以盡情珍惜羽毛。最重要的是,曾燕擔心這樣會給孩子“我紅了”的錯覺,怕心態膨脹走偏路。
這樣的案例曾燕看過不少。時同的小師妹長相甜美,天生的好嗓子,完全可以朝音樂人的方向發展。但她在社交媒體分享穿搭,引來十多萬的粉絲,自此便在父母運營下做起了網紅,“靠寄拍掙了一套房的首付”。
眼前利益唾手可得,很難堅定地去賭不確定的未來。采訪快結束時,本來情緒低沉的曾燕思忖再三,略帶釋懷地介紹,其實成團要面對的問題更多、更難,她還有很多無法接受的事情,比如團隊定位,比如賣腐操作。
經紀公司給出的規劃,“尋光少年團”應該走國風路線,以此區別于傳統的唱跳男團。可時同擅長現代舞,價值勢必會因此削弱,似乎不太利于長遠發展。時同對此也是相當糾結,按照自我規劃,他更想像易烊千璽、張藝興那樣靠實力一步步往上爬。
當然,曾燕更忌諱的是公司把訓練日常剪輯成偶像劇場,以曖昧兄弟情來吸引粉絲。早前,她還收到過時同隊友媽媽的暗示,在快手、抖音發點互動賣腐小視頻,“我還很難接受,也無法理解。”
可放在偶像養成的法則里,時同年紀真的不小了。最近,曾燕忍不住再去算了一卦,大師說:“時逢春回日,百花正及時。得人輕借力,便是運通時。”
春天何時到?百花哪般開?輕力如何借?運通到底還有多遠?沒人可以做出準確回答。時同漫長的偶像之路上,他們全家現在能做的,就是安分守己、兢兢業業、絕不和老賴沾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