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li)電池回(hui)收是新能源(yuan)行業的下一個收益風(feng)口,是百年才有的機遇。”今年9月上市(shi)公司格林美(SZ:002340)對投(tou)資者(zhe)明確表(biao)示。
格林美高調的看好背后,是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熱度升溫。隨著新(xin)能(neng)源汽車(che)的滲透率越來(lai)越高,關于動力電(dian)池(chi)回收的政策暖風(feng)頻吹(chui)。
一般動力電池的服役年限在5年左右,結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首批推廣應用在2013-14年之后,第一批動力電池己經到達退役年限,今后將迎來較為持續且不斷擴大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也就是說,整個市場才剛剛起步。
中(zhong)(zhong)國(guo)汽車技(ji)術研(yan)究中(zhong)(zhong)心數(shu)據顯示,2020年(nian)國(guo)內(nei)累(lei)計退役(yi)的動(dong)力電池超過20萬噸(約25GWh),市場規模達(da)到100億(yi)元(yuan)。而機構(gou)預計,2020年(nian)-2030年(nian)動(dong)力電池回(hui)收市場有望超過2000億(yi)元(yuan)。
但整個行業高速發展預期的背后,同時存在行業散亂、標準缺失、“正規軍”打不過“黑作坊”等亂象。當前尚無明確(que)的行業數(shu)據顯(xian)示(shi),究(jiu)竟新(xin)能源汽車行業有(you)多少鋰電池已被回(hui)(hui)收,而由工信(xin)部認證的合規(gui)鋰電池回(hui)(hui)收企(qi)業產能卻處于空置狀(zhuang)態。
以(yi)行業(ye)內的龍頭上市(shi)公司格林美為例,其回收處(chu)理的廢(fei)舊(jiu)電(dian)池(除鉛酸電(dian)池外)占中國報廢(fei)總量的10%以(yi)上,但近(jin)幾年(nian)其業(ye)績(ji)(ji)一直(zhi)青黃不(bu)接,股價表現也不(bu)溫不(bu)火,直(zhi)到今(jin)年(nian)鋰電(dian)池原料價格暴漲才迎來業(ye)績(ji)(ji)改善。
雖然市場看似前景大好,但很難說是風口還是坑口。除了“非正規渠道”的分流、現有產能大量閑置的問題,對于電池回收的相關規范和技術標準也需加緊制定。
目(mu)前國內大多數(shu)的鋰電(dian)池回收產能處于空置狀態(tai)。
動力電池回收過去長期都是較為慢熱的行業。這個賽道曾涌入不少玩家,也被媒體大肆宣揚,但其發展卻不溫不火,最終被證明是偽風口。這背后的(de)原因(yin)是(shi)多(duo)方面的(de)。
首先,彼時動力電池的退役(yi)潮尚未到來,整體(ti)的市場規(gui)模仍然(ran)較小。
我(wo)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首批(pi)推廣應用(yong)在(zai)2013-2014年之后(hou),其銷(xiao)售量的高潮(chao)是(shi)從2015年開(kai)始,并在(zai)2016年和(he)2017年持續(xu)爆發(fa);加上動(dong)力電池(chi)的有(you)效(xiao)壽命普遍在(zai)4-6年間(jian),因此此前第一批(pi)動(dong)力電池(chi)的退(tui)役高峰尚未(wei)到來。
其次,在這一輪(lun)鋰(li)電(dian)原材料暴漲(zhang)之前,無論是再生(sheng)利用還是梯級利用,動力電(dian)池回收(shou)的經濟效益都比較低。
金屬價(jia)格的(de)波(bo)動(dong)會最終決(jue)定動(dong)力電池回收市場的(de)盈虧,而金屬價(jia)格又是受資源(yuan)供給(gei)、技術進(jin)步、下游市場多重因素影響。以(yi)格林美為(wei)例,2019年鈷金屬價(jia)格從2018年的(de)均價(jia)56萬(wan)/噸暴跌到均價(jia)低(di)于25萬(wan)元(yuan)/噸,這也導(dao)致(zhi)其2019年的(de)營收和凈(jing)利(li)潤僅實現了個(ge)位數的(de)增長。
另外,行業散而亂、“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一直存在。
跟(gen)家電(dian)回收(shou)行業(ye)一樣,不具備相關資質的小(xiao)作(zuo)坊(fang)式企(qi)(qi)業(ye)加(jia)工成本低,能以高價(jia)“搶貨(huo)”。而正規動力電(dian)池(chi)回收(shou)企(qi)(qi)業(ye)嚴格按(an)照(zhao)國(guo)家要求經營,配備專業(ye)設備、技術(shu)和人員(yuan),因(yin)此成本更(geng)高,很(hen)難(nan)回收(shou)到退役電(dian)池(chi)。
在(zai)如(ru)此不(bu)對稱的競爭下,大多數退(tui)役電(dian)池(chi)(chi)流入非正規(gui)渠(qu)道,去向不(bu)明。2020年我國(guo)動力電(dian)池(chi)(chi)累(lei)計退(tui)役總量約20萬(wan)噸,但據GGII數據,2020年全國(guo)退(tui)役動力電(dian)池(chi)(chi)回收量僅4.2萬(wan)噸。這之間(jian)的差距(ju)多達16萬(wan)噸。
但(dan)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由工信部認證的合規企業鋰電(dian)(dian)(dian)池拆解和(he)回(hui)收(shou)的產能(neng)有100萬噸(dun)以上(shang),對應去(qu)年全國退役(yi)動力電(dian)(dian)(dian)池回(hui)收(shou)量僅(jin)4.2萬噸(dun),即使(shi)算上(shang)3C、電(dian)(dian)(dian)動工具(ju)等(deng)領域(yu)報廢的鋰電(dian)(dian)(dian)池,大(da)多數的鋰電(dian)(dian)(dian)池回(hui)收(shou)產能(neng)仍處于空(kong)置狀態。
值得一提的(de)是,鋰電(dian)池(chi)回收利潤率(lv)較高(gao)的(de)是三元(yuan)電(dian)池(chi),磷酸(suan)鐵鋰電(dian)池(chi)回收利潤較薄,且目前動力電(dian)池(chi)市場上(shang)磷酸(suan)鐵鋰有(you)“回歸(gui)”之勢,這也會一定(ding)程度上(shang)影響到整(zheng)個動力電(dian)池(chi)回收市場的(de)容量。
此(ci)前(qian)阻礙行業快速發展(zhan)的三個關鍵因素中(zhong),其中(zhong)的退役高峰(feng)和經濟效益的障(zhang)礙都得(de)以掃除。
今年(nian)是(shi)國內第(di)一批動(dong)力電(dian)池到達退役年(nian)限的關鍵年(nian),因此(ci)被不(bu)少(shao)人認(ren)為是(shi)動(dong)力電(dian)池報(bao)廢的“元(yuan)年(nian)”。今后的市(shi)場將會持續不(bu)斷擴大(da)。
疊加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和市場滲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上游原材料價格的暴漲,動力電池回收市場正站在一個騰飛的起點上,時機已經逐漸成熟。
可以看到,此前阻礙行業快速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中,其中的退役高峰和經濟效益的障礙都得以掃除。
從年初以來(lai),我(wo)國(guo)新能源汽車(che)(che)產銷量不斷創(chuang)新高(gao),市場滲(shen)透率(lv)也迅速提(ti)升。據中汽協(xie)統計(ji),今年10月,我(wo)國(guo)新能源汽車(che)(che)產銷分別完(wan)成39.7萬輛和(he)38.3萬輛,同比均增(zeng)長1.3倍(bei),新能源汽車(che)(che)滲(shen)透率(lv)達(da)到16.4%,而新能源乘用車(che)(che)市場滲(shen)透率(lv)更是達(da)到了驚人的18.2%。
汽車(che)市場快速發展,動(dong)力電池的裝機量和后續的回收利用(yong)市場規模也將隨之逐步擴張。數據顯示,2021年(nian)1-10月,我國(guo)動(dong)力電池產量累(lei)計159.8GWh,同比累(lei)計增長250.0%,裝機量累(lei)計107.5GWh,同比累(lei)計上升168.1%。
此外,爆發的(de)動力電池(chi)裝機(ji)需求(qiu)帶動了上游原材(cai)料(liao)價(jia)格的(de)暴漲,增厚了動力電池(chi)回收(shou)的(de)收(shou)益。
今(jin)年(nian)(nian)(nian)10月(yue),倫鎳大漲4.6%至(zhi)(zhi)(zhi)20963美元/噸(dun),創下2014年(nian)(nian)(nian)5月(yue)以來的(de)(de)歷史新高,較去年(nian)(nian)(nian)價格幾乎翻了一番。截至(zhi)(zhi)(zhi)今(jin)年(nian)(nian)(nian)12月(yue)6日,國內電解(jie)鈷現(xian)貨均價449000元/噸(dun),也(ye)已升至(zhi)(zhi)(zhi)2018年(nian)(nian)(nian)11月(yue)以來的(de)(de)高位(wei)。
同樣以(yi)格(ge)(ge)林美(mei)為例,受(shou)到電池原(yuan)材料(即回收(shou)產(chan)成(cheng)品)漲價影響,格(ge)(ge)林美(mei)前三季度凈(jing)利潤(run)同比增(zeng)速(su)達(da)到120%,遠高于營收(shou)增(zeng)速(su)49.14%,毛(mao)利率相比2020年全年也提(ti)高了(le)2.39個百分點。
目前動力電池(chi)回收市(shi)場配套政策不(bu)健全(quan),行業技術規范不(bu)完善、尚未建立完整(zheng)的追溯系統等問題尚未解決,繼(ji)續困擾著(zhu)市(shi)場的發(fa)展。
不過,今年以來關(guan)于動(dong)力(li)電池回(hui)收的政策暖風頻吹,為動(dong)力(li)電池回(hui)收助力(li),也不斷給資本(ben)市場的情緒加碼。
最(zui)新的一條(tiao)政策是,11月18日工(gong)信部發布的《鋰離子(zi)電池行業規范條(tiao)件(2021年版(ban))》(征求意(yi)見稿),該文件鼓勵企業在產品前端設(she)計增加(jia)資源回(hui)收和綜合(he)(he)利(li)(li)用(yong),健全鋰離子(zi)電池的生(sheng)產、銷售、使用(yong)、回(hui)收、綜合(he)(he)利(li)(li)用(yong)等生(sheng)命周期資源綜合(he)(he)利(li)(li)用(yong)。
除了未來隨著新政策出臺(tai)、規則不斷完(wan)善,動力電池回(hui)收市場的(de)混亂局面將(jiang)逐(zhu)漸向更有秩(zhi)序的(de)方向發展,這是(shi)可以(yi)預見的(de)。
過(guo)多的玩家、過(guo)高的回(hui)收(shou)(shou)產(chan)能,也讓業內人(ren)士擔憂,未來鋰電池回(hui)收(shou)(shou)產(chan)能利用情況不確定(ding)性(xing)很大。
如前(qian)文所言,截至今年8月底,國(guo)內由(you)工信部認證的合(he)規企業鋰電池(chi)拆解和(he)回(hui)(hui)收的產能(neng)(neng)有100萬(wan)噸(dun)以上,對應去年全(quan)國(guo)退役動力(li)電池(chi)回(hui)(hui)收量僅4.2萬(wan)噸(dun),大(da)多數的鋰電池(chi)回(hui)(hui)收產能(neng)(neng)仍處于空(kong)置狀(zhuang)態。
今年11月23日,工信部又發(fa)布了動力(li)電池(chi)回收利用行業符合(he)《新能源汽車(che)廢舊動力(li)蓄電池(chi)綜合(he)利用行業規(gui)范條件》企業名單(第(di)三批)的(de)20家企業名單公開征求(qiu)意(yi)見。如能順利通過(guo),則合(he)規(gui)企業則將(jiang)擴(kuo)充到67家,合(he)規(gui)產能則將(jiang)進一步增加(jia)。
企查(cha)查(cha)數(shu)據(ju)顯示,目前(qian)我國現存(cun)“動力電(dian)池回收”相關企業共(gong)1.5萬(wan)家,2020年全年新增(zeng)2579家,2021年上半年新注冊了9435家,同比增(zeng)長2611.2%。毫(hao)無疑問,其中絕大多數(shu)的(de)企業都在工(gong)信部認證的(de)合規回收企業名單之外。
官方認證合規企業固然是對行業發展的規范,但過多的玩家、過高的回收產能,也讓業內人士擔憂,未來鋰電池回收產能利用情況不確定性很大。
目(mu)前,應用更加廣泛(fan)、技術更成熟的鉛酸電(dian)池(chi)回(hui)收(shou)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jin)在(zai)30%左右(you),除了有(you)相(xiang)當多(duo)的廢舊(jiu)鉛酸電(dian)池(chi)流向小作坊之外,也與市場(chang)回(hui)收(shou)產能過多(duo)不無(wu)關系。
這樣的局面對(dui)于市場上頭部玩家來說無疑(yi)是(shi)個(ge)壞消息(xi):整個(ge)行業發展的紅(hong)利無法獨享,除了被不合規的小企業錯位打擊之外,還要(yao)面臨(lin)競爭對(dui)手的殘酷競爭。
100萬噸合規產能,爭奪4.2萬噸退役電池回收量,這樣的競爭局面看起來比當前的鉛酸電池回收行業更為內卷和殘酷。在此背景下,頭(tou)部企業只得依靠自身(shen)的(de)先發(fa)優勢(shi)、技(ji)術(shu)優勢(shi)等爭(zheng)奪市場。
以格林(lin)美為(wei)例,其在今年(nian)和億緯(wei)鋰能簽(qian)署(shu)10,000噸鎳產品定(ding)向循環利用合(he)作備忘錄(lu)、與孚能科(ke)技簽(qian)署(shu)建設(she)廢(fei)舊動(dong)力電(dian)池(chi)(chi)(chi)及電(dian)池(chi)(chi)(chi)廢(fei)料綠(lv)(lv)色(se)處理產業鏈(lian)戰略合(he)作框架協議,打通了新能源電(dian)池(chi)(chi)(chi)廠的(de)綠(lv)(lv)色(se)供(gong)應鏈(lian)合(he)作通道。
不過格林美的對手們(men)也同樣不容小覷,包(bao)括寧(ning)德時代的子公司(si)邦普(pu)循環(huan)、華友鈷業、贛鋒鋰業等上游資源巨頭等。
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是比較確定的方向,但要在整個行業的貝塔的基礎上,爭取到自身的阿爾法,對于任何一個合規玩家而言都并非易事。
今年以(yi)來,新能源(yuan)汽車市場(chang)的大(da)爆發,及上(shang)游原(yuan)材料(liao)的暴漲,讓資(zi)本市場(chang)的目光投向了原(yuan)料(liao)端,進而關注(zhu)到了鋰電池回收這(zhe)塊“大(da)蛋糕(gao)”。
一個剛剛起步(bu),有著(zhu)廣(guang)闊成(cheng)長空間的賽道固然值得關注,但行業散亂(luan)、標準(zhun)缺失(shi)、“正規軍”打不過“黑(hei)作坊”等問題也給(gei)行業前景(jing)增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風口還是坑口,關鍵的決定性變量還在于政策的監管。
市(shi)(shi)場(chang)普遍(bian)預期,隨著回(hui)收(shou)體系的完善和行(xing)業環保監(jian)管的嚴苛執(zhi)行(xing),鋰電池回(hui)收(shou)的市(shi)(shi)場(chang)集(ji)中度(du)有希望向頭部企業聚攏,但這個過程與(yu)動力電池生產相比,要漫長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