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季到開學季,夏秋之交是屬于Z世代的季節,也是各大平臺借助音樂這一載體帶來的高強度情感共鳴,打入年輕人心智的重要戰場。
在剛剛過去的六月,“畢業季”的情懷大戰烽煙四起。
早已在產品端布局“校園日常”的抖音繼2021年的《畢業季報告》之后,又即將在7月的《百川綜藝季》中打出《百川高校聲》這張校園音樂牌;
快手的畢業季活動則聯合多所高校推出“畢業愿望清單”特別直播活動,一系列校園活動得到了新華社和共青團中央等權威機構的支持;
小紅書則緊緊抓住“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三年”的情緒點,首次與人民日報新媒體合辦畢業歌會,告訴2022屆畢業生“你們永遠可以相信自己”。
而已經將畢業歌會做到“第三季”的B站則在內容和形式上另辟蹊徑,以羅翔老師的畢業致辭開場,請來雖然身處不同代際,但都與校園有著緊密關聯的羅大佑、樸樹等“老朋友”,在時光的巴士上為這屆畢業生告慰遺憾,紀念青春,多個相關詞條登上熱搜。
如果對這場“畢業情懷大戰”做復盤,音樂、校園、參與感無疑是三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做好校園生態,在關鍵節點搶占年輕人心智則是各大平臺共同的目標。
但在娛樂資本論看來,平臺要進一步鞏固自家內容在Z世代心中的地位,并確保他們形成源源不斷的用戶忠誠度和持續的情感鏈接,抓住畢業季這樣的關鍵節點已經是年度活動標配。要做到深挖平臺內容潛力,深度培育校園用戶粘性,則需要更長周期的常態化布局才能實現。
在剛剛結束的bilibili首屆校園十佳歌手大賽上,從全國近3000所高校中脫穎而出的十二組校園歌手,用國風、搖滾、說唱等深受Z世代喜愛的音樂風格,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舞臺魅力與原創實力。
這場不以造星為目標的純粹青春盛宴,正是成立十三年來始終以Z世代為絕對主力用戶的B站,在如何深度運營年輕用戶這個問題上,給出的答案。
留住年輕人,常態比節點更重要
過去三年,校園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Z世代渴望進入社會和表達自我的需求從未消失。在連續的不確定性中,現實中的校園學習、社交和泛娛樂生態線上化程度越來越高,規模越來越大,這也是各大平臺發力校園內容的基礎。
而在用戶良性擴張的層面上,校園,特別是高校的平臺用戶,顯然屬于各大平臺長期需要爭取的Z世代客群,這部分用戶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和內容消費觀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誰能率先搶占他們的心智,誰就能掌握到未來五年至十年最具商業化潛力和規模優勢的主力客群,因此校園是所有目光長遠的平臺必爭之地。
從平臺類型上看,釘釘、騰訊會議等在線辦公產品從網課這一學習剛需入場,率先異軍突起,將服務企業的經驗應用于校園,實現了大規模的用戶增長,甚至帶動了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量;
隨后,搜索引擎和招聘平臺開始在運營和產品層面雙雙發力,以每年的開學、畢業、求職等重要節點為依托,與高校進行合作,在線選專業、求職輔導等知識付費服務迎來井噴,形成了新的機會;
與校園生活、娛樂更為接近,也更具長尾效應的內容平臺,則更加注重與高校組織的長期合作,推動高校開通官方賬號,并在發掘校園創作者方面持續發力。
而以在校學生為絕對主力用戶的B站,長期在組織和發展校園內容上有著更好的“群眾基礎”和實踐經驗。
在產品層面上,要進入B站的校園頁面,并深度參與內容消費和生產,獲取本校流量,必須經過答題環節,五個問題雖然不多,但如果不是本校學生很難答對,平臺也對用戶更換所在校做了30天的限制,基于此,B站能夠以熟悉的社區玩法,打造出千校千面的內容生態。
而從內容本身來看,校園用戶的閑暇時光多,自我表達欲望強烈,充滿出人意料的創意和想法,經常能用低成本撬動爆款內容。大學宿舍內容是B站熱門榜常客,不少學生UP主在B站紀錄同學間相處的溫暖和“社死”日常,這些制作未必精良但充滿校園感、人情味的中長視頻內容,也能在B站被發掘和推薦,激活全站用戶的觀看熱情。
如果放在“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三年”的社會情緒下,做好作為所有人共同回憶的校園內容和校園生活,不僅是為了吸引和留住Z世代,還能帶動全社會對白月光般美好的青春回憶的向往,除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更有著公益和普惠的色彩。
不造星,不拔苗,打造實至名歸的校園歌手
如果橫向觀察各大內容平臺在校園生態上的布局,不難發現,音樂是所有平臺進入校園的共同抓手。但在內容呈現時,平臺制作校園歌手、校園音樂的相關內容,常常會落入音綜、選秀的慣性思維,這無可厚非,但更好的校園歌手呈現,應當做到緣起校園,最終回歸校園。
B站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的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大賽的海選機制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校園榮譽感,超過20萬真實高校學子為自己所在的學校應援。為期一個多月的海選總計觸達全國逾2900所高校,最終產出了超過5萬的參賽投稿量和2億以上的總播放量。
在平臺與校園互相尊重的氛圍中,層層選拔出了2022年B站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最終的12強選手。這些校園歌手的表演涵蓋國風、流行、爵士、說唱、搖滾等多種風格,其中半數以上在B站有過原創內容投稿。
這些學生并非明星,歌手大賽也不是選秀,盡管請來了許嵩、弦子、Bridge、唐漢霄這樣的明星評審,舞臺的主角仍是兼具校園歌手和UP主身份的素人。B站在不改變校園歌手比賽的“聯歡”本質的基礎上,給到了這些年輕人更大的舞臺。
7月30日當晚的比賽共分為三輪,第一輪12進6淘汰賽中,每位選手都有音樂區、舞蹈區的UP主助力,極大地豐富了舞臺的表現力,也為比賽帶來了更大的站內曝光度,形成破圈效果。
本次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并沒有在舞臺表演中刻意追求“完美”,而是在提供高規格舞臺條件的基礎上,真實地呈現選手們表演中的亮點和遺憾。進入6強的UP主“自然牛肉胖大海”在第二輪演唱結束后坦言自己的表演略有瑕疵,但無論評委還是主持人大左,都給予了他非常正面的評價和鼓勵,這也成為了當晚緊張比賽中的溫情瞬間。
表達校園情懷和鼓勵原創作品,也是貫穿大賽始終的主旋律。來自蘭州大學的Lan樂隊翻唱了低苦艾樂隊的《蘭州 蘭州》,訴說了對一座學校、一座城市的深情和熱愛,這種粗糲真實的表達,也讓他們完成了前來參賽的夙愿。
UP主“薩薩超級颯”來自西安外國語大學動畫專業,并非科班出身的他在三輪比賽中都以自己的原創說唱作品出戰,《摩肩接踵》、《西外物語》和《早八人》分別闡述了Z世代年輕人眼中的社會、校園和個人生活,憑借自如的臺風和犀利的表達,“薩薩超級颯”最終拿下了首屆bilibili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的冠軍。
音樂,何以成為平臺做校園的標準答案?
從爆紅出圈的《說唱新世代》,到開放多元音樂表達的《我的音樂你聽嗎》,再到緣起校園又回歸校園的《校園十佳歌手大賽》,B站始終在年輕人中間,并不斷影響和定義著音樂內容對于Z時代的意義。
音樂是兼具傳播性和共鳴性的內容品類,從羅大佑和老狼,到周杰倫與許嵩,校園題材是中國流行音樂版圖里不可缺少的一塊拼圖,反之,校園音樂也寄寓著一代代年輕人不斷積累的青春回憶。
一首來自課堂展示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能夠狂攬近1500萬播放量,登上站內每周必看榜單;《光年之外》和《加州旅館》這樣的經典單曲,最高相關播放的視頻都出自男生宿舍;而《Lemon》這首從站內出圈的歌曲,也讓一個小小的日語輔導班教室被看見超過1600萬次……
這些由平凡的校園生活創造的流量奇跡,都發生在B站。
這些視頻或許制作粗糲,但學生UP主們在其中卻有不輸專業歌者的表現力,用真誠的表達贏得了全站的關注和共鳴。這是B站的平臺調性、用戶結構和獨特的社區氛圍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這種校園與平臺在音樂上的共鳴,近兩年迎來了厚積薄發。
一直“潛水”到六級號的UP主十七飛,首次投稿自己的校園歌手比賽視頻,就吸引了超過600萬人前來聽他演唱《孤勇者》;如今擁有近200萬粉絲的Vicky宣宣,15歲時上傳的第一支制作原創歌曲的Vlog登上熱門榜首,如今播放量近2000萬,成功躋身2021年百大UP主之列。鼓勵新人、支持原創,一直是B站在開發校園音樂場景方面的堅持。
近一年,大量校園歌手以個人UP主、校園音樂組織或學生會的身份在B站投稿自己的比賽視頻,頻繁進入全站熱門榜單,獲得了極高的站內認可度。另一方面,這些作品的彈幕互動不僅發生在校內,也是校際之間溝通的紐帶。數百萬級別的播放量,不僅讓這些校園歌手通過互聯網平臺擁有了全國性的廣闊舞臺,也進一步強化了B站在高校學生心智中的地位。
多年以來對校園生態和音樂內容的精細化運營,讓B站得以從本就豐富的人才庫、內容庫中不斷挖掘優質的UP主和音樂內容,并借由人與作品,和越來越多的高校接觸合作,形成合力,更自然、更有氛圍感的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營運而生。
B站從未離開校園,校園也從來是B站最重要的內容和用戶來源之一,剛剛落幕的《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毫無疑問是一場雙向奔赴,而這種長期主義和自然而然的運營思路,也將會為B站的未來,貢獻更多的養分和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