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頭部產品,對人們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它的觸手也伸向了人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其中餐飲行業受抖音影響極大,各種探店視頻,美食評測,幾乎重新塑造了餐飲行業的格局。而抖音卻不想止步于此,想要擴展自己的外賣業務。
近日,抖音與餓了么達成合作,餓了么將以小程序的形式進入抖音。豐富抖音的消費服務體驗。但抖音聯手餓了么真的能在行業內掀起波瀾么?
尷尬的局面,曲折的外賣業務
抖音想要做外賣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幾年前就傳出抖音要做“心動外賣”的消息。但是抖音持續心動,卻沒有行動。直到今年才正式入局外賣行業。
心動而不行動,絕對不是抖音管理層沒有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而是抖音做外賣會遇到不少現實上的困難。
首先,抖音是一個視頻app,用戶習慣于在抖音上看視頻,而非挑餐廳、點餐。即便他們在抖音上看到喜歡的外賣店時,他們往往也習慣于退出抖音,轉而打開美團等其他app點餐。
因此,如何養成用戶習慣,就成了抖音接下來一個巨大的課題。抖音近期在各方面都在努力將抖音做成支付寶、微信那樣涵蓋各種功能的app,而不僅限于一個視頻app。
但是,抖音能否承載這些功能,用戶能否習慣這種轉變,這都猶未可知。目前抖音的刻板印象仍然是充斥著搞笑、時尚、新潮內容的短視頻平臺。
用戶打開抖音不會想去接受這些平凡無聊的生活服務,而只是為了圖個樂子,包括外賣在內的生活服務也許是和抖音本身的形象相抵觸的。
這就導致抖音巨大的流量優勢很可能無法有效賦能外賣這個行業。
其次,如何在視頻中無縫接入外賣場景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的抖音中充斥著大量夸張的探店、美食點評視頻,讓不少用戶感到了審美疲勞。
諸如“老北京地道戰”、“媽媽的味道”、“川劇變臉”等等抖音美食播主的名梗不絕于耳。如果抖音將這些美食播主和外賣入口結合起來,很可能起到反效果。
但是美食播主又是和外賣聯系最緊密的播主群體,在其他播主那里建立與外賣的聯系,無論如何都會顯得有點生硬和不搭邊。
這就是目前抖音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由于追求關注度和商業變現,導致大量美食播主受到質疑,而使得如今推廣外賣顯得有些困難。
最后,抖音外賣的路徑到底如何規劃是個難以選擇的問題,抖音做外賣,一方面可以做美團那樣的獨立平臺,另一方面可以與其他外賣平臺合作,做一個收過路費的外賣窗口。
這兩個方向各有各的難處,如果做獨立平臺,就要投入大量的營銷、人力成本。其耗費的資本顯然非常巨大,而收益猶未可知。可謂是高投入高風險。
如果做外賣窗口,則必須和外賣巨頭們合作,但目前外賣行業已經形成了美團幾乎一家獨大的局面。美團占有外賣行業65%以上的市場份額,倘若不和美團合作,外賣市場的局面將難以打開。
就目前的情況看,抖音選擇了第二條路徑,即做一個收過路費的外賣窗口。他們選擇與餓了么合作,在視頻服務,配送以及外賣窗口切入外賣市場。
然而,這看似很美的合作,卻存在不少問題。
餓了么難翻身,抖音或壓錯寶
抖音與餓了么結為合作伙伴,看起來是水到渠成的。畢竟作為行業第二的企業,餓了么當然具有挑戰行業老大美團的野心。而與抖音的合作,顯然會幫助餓了么取得巨大的優勢。
而抖音也并不像花費太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去構建一個新的外賣平臺。利用餓了么的“現成飯”可以省掉不少成本和時間。
但是雙方的合作未必帶來質變。上文提到,抖音巨大的流量優勢未必能夠賦能外賣平臺。而以餓了么為代表的外賣平臺又很難給抖音帶來巨大的效益。
因為,餓了么作為行業老二的處境并不樂觀。市場份額在進一步壓縮,其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50%以上,下滑至現在的35%左右。
這樣一個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的行業老二,很難給抖音的外賣業務帶來真正的質變。倘若餓了么的市場份額繼續萎縮,那么它對于抖音外賣業務的意義也會繼續下降。
另外,外賣行業的紅利期已經過去,而持續補貼燒錢的時代業已結束。抖音不太可能通過給大量補貼再去培養用戶習慣。
最后,美團行業老大的地位現在已經難以撼動。外賣行業的用戶習慣已經被美團等外賣平臺固定化。抖音即便引入餓了么,最后流量也會完全流入餓了么,自己持續收過路費仍然無法在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
這也引出了抖音做外賣的困局,現在外賣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如何創立一套新的模式,對現在的外賣行業進行一輪降維打擊,這才是抖音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
但是很顯然,抖音和餓了么的合作并不像是新型的商業模式,而更像是舊瓶裝新酒,老生常談。視頻化、商品、配送,這些流程并無新意。
抖音當然可以借著流量優勢繼續收著“過路費”,這種方式雖然傳統,但是沒有太多風險,且收益穩定。
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選擇沒有錯。但是抖音如果想要作為一個破局者,就必須放棄掉這種穩定得看得到頭的商業模式。和餓了么創造新的外賣行業新合作模式,對美團構成真正的沖擊。
但路在何方,如何重塑行業生態,這是留給抖音和餓了么的問題。保守的商業模式固然很香,但重新制定行業規則的誘惑力對于他們來說應該是更大的。
美團樹大,難以撼動
抖音聯合餓了么,當然是要挑戰行業領導者美團的地位。但美團近幾年的行業地位已經非常穩固。
當年美團依靠和微信的戰略合作,以及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再加上強大資金持續燒錢補貼奠定了自己在行業的優勢。
這種優勢建立在無數真金白銀上,而要撼動這種優勢,也必然需要動用同樣,乃至更多的真金白銀才能打下美團的江山。
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并不缺錢,但是要想挑戰美團的地位,所花費的資金成本和收益是否匹配,需要管理層好好權衡。
當年的美團燒掉了數百億人民幣才奠定了行業老大的地位。如今美團已經擁有了一大批穩定的用戶群體,在這樣一個格局已定的形勢下入局挑戰行業龍頭,顯然并不是非常明智。
抖音已經試水了電商這個行業,并成功入局,攪亂了電商行業的格局。但電商行業行得通是因為抖音直播領域的成熟經驗與直播帶貨的東風相結合,形成了抖音對電商領域的革命。
在電商領域,抖音有著其他電商平臺所沒有的直播運營經驗,以及網紅培育經驗。這都是其他電商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這也是抖音為什么能在電商領域迅速崛起的原因。
而外賣領域,抖音的優勢就沒有電商領域那么顯著了。首先,通過直播點外賣顯然不是個可行的方案。對于外賣這種品類來說,大部分消費者都只是圖個方便,點兩下,等一會,一份外賣就能送到。
讓外賣用戶在直播頁面苦等折扣券和特價商品顯然是不現實的。直播走不通,那就只有視頻服務。但是像之前說的,抖音上大部分美食播主為了短期利益已經透支了自己的形象和公信力。這樣一來對于外賣促銷來說也并無太大優勢。
或許,抖音會為餓了么在抖音的推廣而專門培育一批外賣播主。但是這種運營成本同樣是不菲的。具體效果仍有待驗證。
餓了么對此基本上毫無助力,畢竟它只能提供人手和外賣體系。營銷和優質流量只能靠抖音自己。餓了么看中的也正是這點。
因此,對抖音來說在外賣行業想要實現突破是十分困難的。一方面,燒錢似乎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燒錢后的投入產出比似乎并不合算。而且自身平臺優勢在美團面前似乎并不顯著,急于上馬外賣項目的抖音已經騎虎難下。
結語
如今的抖音已經是短視頻領域的絕對巨頭,在快手虧損嚴重,視頻號。后發乏力的行業現狀下,抖音在短視頻領域的地位是十分穩固的。
不過,字節跳動近期對于抖音的定義似乎不再局限于短視頻領域,而是要以支付寶、微信為標桿,打造一個互聯網經濟新平臺,乘上平臺經濟的末班車。
從抖音直播電商領域的大舉進擊可以看出抖音的雄心壯志。但是發力外賣平臺是否有必要還需繼續觀察。不過以抖音強大的流量效應,應該還是會和餓了么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不小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