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的草坪經濟很火,一度導致國內創投圈的主流投資人都盯上了老外的庭院。如今半年時間過去,這個火熱的賽道也在發生一些明顯變化。尤其到了行業決戰臨界點這個關鍵期,近期走訪多家行業公司后發現,這個決戰點就在明年春天。
因為現下多數公司的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還處于研發、demo或開模階段。草坪經濟中,真正的較量還要待明年春天海外割草季,彼時,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開始出貨。
待割草季,得到第一批用戶反饋,并且驗證技術方案穩定性的機器人公司,收獲的不僅是百萬美金營收,還有近千名萬名的真實用戶數據。這些用戶數據,對于割草機器人公司來說是一筆寶貴的原始積淀。
事實上,對于大多數投資人來說,智能割草機器人更完美的貼上了出海、消費、硬科技三大投資標簽;甚至,在海外眾籌品類中,智能割草機器人是爆款品類之一。若將掃地機器人的成長邏輯復刻到智能割草機器人,智能割草機器人將有機會取代割草機數百億美元市場規模。
國內多數行內人士及投資人相信,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處于新舊交替之時,未來能跑出一家科沃斯或石頭科技。即便今年割草機器人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今年在此賽道中獲得新融資的僅河森堡機器人及縱貫創新,且集中在天使輪及Pre-A輪。
其中河森堡在今年拿到了兩筆融資資金,創始團隊來自來飛智能。而來飛智能在年初拿到一筆天使輪融資,團隊分布在北美、北京、成都、蘇州及深圳,創始人翁禹來畢業于清華大學及賓夕法尼亞大學機器人系。此外,在天眼查注意到漢陽科技于近期進行了工商變動,引入新的資方上市公司盛弘電氣。
多種技術方案并駕齊驅
智能割草機器人到底有何意義?或者說,初創公司、大公司為什么都想做一款智能割草機器人。
來飛智能創始人翁禹來表示,在美國求學時,他看到美國草坪上,一款作業的割草機器人工作前,仍舊需要人力去費時費力地布線、埋線。這并不是純粹的機器人,所以他想做一款能夠先解決埋線問題的智能割草機器人。
為了解決埋線這個行業核心痛點,主流技術方案多選擇RTK(一種空間定位技術),為了輔助避障,部分公司產品會搭配激光雷達。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機器人公司認為智能割草機器人是一臺自動駕駛車,因此純視覺技術方案(類似特斯拉自動駕駛的視覺感知技術)會是未來主流趨勢。
除了技術形態外,割草機器人公司的產品打法也各不相同。其中的賣點在于,只做割草還是囊括庭院清掃,譬如吹落葉、噴灌、掃雪等。基于多種功能,這類的機器人則是多模塊結合形式,像拼搭積木一樣,在機器人本體外負載掛件。河森堡和漢陽科技的Yarbo定位于此,而來飛智能仍舊專注割草功能。但也有行業人士對機器人多功能表示懷疑,“沒走就開始跑”。
盡管賽道處于早期,但這個細分行業仍舊存在亂象。據行內人士介紹,銳馳智慧雖然2021年12月拿到了錢,但當時做的是清潔機器人、消殺功能,今年看草坪經濟火熱,開始進來。“銳馳是草坪賽道之外的公司,如果你看它的造型,是1:1復制某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內核技術是消殺機器人。其割草機器人設計時有個問題,尾部有個蓋子翹起,但是很難開模。可能銳馳后期會改。”
小規模量產前加速
為了趕在明年春天進行小規模出貨,現在的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們正在加速。
不少公司已經在海外眾籌平臺進行產品眾籌,譬如松靈、漢陽科技、來飛智能。而這些產品將會在明年春天為海外用戶交付。但是據悉,當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選擇眾籌平臺,更多的是進行廣告宣傳,讓利30%-40%后,利潤幾乎讓出。譬如松靈機器人的庫犸動力品牌在海外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線的LUBA,為零售價52%,1999美元。
但眾籌產品的支持者拿到貨后,仍需看產品質量,如果產品不穩定,會遇到退貨問題。而且價格方面,創想未來CVC的創始人(Wavefront Ventures)Ken認為,國內定價現在過高:富世華和博世的主流產品在1000美元,國內公司賣到2000美元,比大品牌還貴一倍。需要真的有過硬的品質和品牌才可以支撐。
為何是明年春天?據悉,割草機器人為夏季產品,具有周期性。根據相關數據顯示,5月為用戶搜索購買割草機的高峰。這對于國內的智能割草機器人公司壓力很大,最遲2月底前需要海運運出產品。夏天過完歐洲開始變冷,再次銷售要等到下一年。這也意味著,錯過明年便需要繼續“燒錢”等待。
至于割草機器人為何難做?據行內人士透露,某家成立較早的割草機器人公司在某次交流時燒了演示樣機的電機;某頭部公司也傳出割草機器人運行燒電路板的情況,這屬于工程結構問題;而RTK方案的公司也許會遇到地域問題,即障礙物遮擋信號;采取純視覺方案的公司,會面臨量產瓶頸。
創想未來CVC的創始人(Wavefront Ventures)Ken在德國工作,他認為,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核心在于品牌和產品穩定性成熟度。近一年市場很多無邊界割草機的新創公司出現,但是因為采用RTK或UWB融合定位的方案和自動駕駛技術,在穩定性上仍需花費點時間。“全球園林工具巨頭瑞典Husqvarna富士華也一直在探索無邊界及視覺方案的割草機器人,至今也沒有在市場上量產。”
真正分勝負的時候,以及被淘汰的時機,會在明年春季海外除草季。一家初創公司創始人解釋,無論是RTK還是視覺,放到自己的話語體系里,都是邏輯自洽,還是要看未來產品出貨后的反饋。
這也是割草機器人賽道很火,投資機構為何一直在觀望,卻少有出手。值得注意的是,粗略估計下,一個割草機器人開模需400萬元。開模的前提是硬件技術、產品定義已經成熟。而開模后還有量產成本,因此初創公司需要穩定的現金流,智能割草機器人賽道仍需大量的熱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