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女生唐曉最近成了班里的紅人。她拿著剛買的iPhone 6在宿舍走了一圈之后,“唐曉是土豪”的說法就傳遍了同學們的社交圈。有人調侃她“有錢任性”,但事實上,這臺iPhone 6是唐曉用網絡分期貸款購買的。“互聯網的一些事”推薦此文。
類似唐曉這樣的故事,正在繁衍出更多版本,甚至已經激活了一個新的潛在市場——時下的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服務,正是為此而生。
年輕大學生熱愛新鮮事物,消費欲望強烈。但有限的收入限制了他們的購買想法,多數學生仍在依靠父母每月輸送的定額生活費來維持日常開支。
網絡分期貸款是解決大學生收入和消費矛盾的最新答案,它未必完全理性,但恰逢其時。貸款方便、還款靈活,壓力也盡量會控制在大學生可承受的范圍。購買iPhone 6的唐曉,在交完首付后,每月只需支付200多元,連續支付18個月后就能還清貸款。如果愿意的話,她還可以將還款期限延長到24個月,每月的分攤就會更少。
沒有繁冗的信用認證,無須開具財務證明,多數網絡分期貸款只需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在眾多商業銀行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之后,它更加吸引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這個面向校園的網絡金融新模式,同樣在接受資本市場的熱捧。去年年底,分期樂和趣分期分別獲得1億美元的B輪融資和1億美元的C輪融資;今年1月,成立不到一年的愛學貸也順利完成了4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形勢一片大好,然而市場依舊充斥著太多未知。大學生的整體消費能力如何?未用過的大學生如何看待?面對媒體“高利貸”的指責,服務方又該如何調整費率、平衡雙方?創業者亟需破題。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調查:可以維持生活,難以痛快消費
騰訊科技《企鵝智酷》欄目近日啟動了一項面向普通用戶的調查,共收集到12033份反饋。其中7932份來自在校大學生。

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多學生的每月生活費在500-1500元以內。其中每月生活費為1001-1500元的學生比例為35.9%,為各項之首。
每月生活費為1501-2000元以及2000元以上的學生同樣不少,他們的比例均為14.3%。相比之下,每月生活費不到500元的學生只有6.3%,是所有比例中的最低。
網絡分期貸款:多數學生知道,但嘗試的不多


調查中,近78%的大學生表示聽過網絡分期貸款。他們主要通過網站廣告、校園海報、媒體報道、同學交流等方式獲取信息。除此之外,傳單等其它宣傳手段也在發揮作用。但整體而言,網絡分期貸款的宣傳途徑分布地較為平均,目前還沒有出現占據絕對優勢的推廣渠道。
相較于前者的超高比例,真正使用過網絡分期貸款的學生比例僅有21%,且多數人的使用時長在一年以內。除此之外,還有29.5%的大學生表示盡管聽過網絡分期貸款業務,但不愿去嘗試。

讓創業者備感欣慰的是,多數學生仍然愿意嘗試這項新興業務,他們的比例接近50%。考慮到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業務誕生不久,最早提供此項業務的分期樂成立至今尚不足2年。這一數據說明,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市場,可能會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容納更多創業者。
網貸用途:有人拿來買手機,也有人用來繳學費

數碼產品是大學生的主要消費產品,62.2%的大學生利用網絡分期貸款購買數碼設備。它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商品。
除了數碼產品,游玩、衣物、餐飲等同樣是大學生網絡分期貸款的主要消費內容之一。但和數碼產品相比,它們的比例只有30.5%。這一數據證明,盡管衣服餐飲等生活開支更為常見,但它們的成本相對較低,學生們無需貸款即可支付。
因此,如果分期貸款業務能夠在大學生群體中更廣泛的應用,將為面向年輕人的數碼類產品帶來更大市場驅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還有8.5%的學生表示會用貸款繳納學費。與信用卡相似,辦理傳統助學貸款同樣存在信用認證、出具證明等復雜流程,網貸審核的低門檻和分期償還的特性也吸引到那些無力繳納學費的學生群體。
大學生貸款需求:額度兩極分化,不排斥投資借貸

對于貸款額度,希望獲得2000元以上貸款的比例在大學生群體中最高,達到39.8%。而500元以下的比例則占據次席,比例為25.5%。這種明顯的“兩極分化”,充分展示了大學生分期貸款需求的獨特性:因為無力獨自承擔貴重消費品的購買,是大學生申請分期貸款的第一動力;同時,對于償還能力的擔憂和經濟狀況,小額貸款是大學生日常消費中更容易接受的選擇。

在調查中,多數學生表示不愿太久背負還款壓力。67%的學生計劃在半年內還清貸款,80.58%的大學生表示會在一年內還清貸款。

現有網貸服務中,部分產品還為學生提供了放貸機會。調查中,七成多大學生表示不排斥用余錢投資網貸,其中35.3%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會投放網絡分期貸款。不愿投放網貸的學生比例只有26.8%。
結語:一個市場激活了一堆市場
從大學生的反饋中能看出,多數學生的生活費可以支持日常開支,但無力購買高價商品——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和消費欲望,又驅使大學生群體對時尚和精致的商品充滿向往。在“矛盾即市場”的驅動下,網絡分期貸款幫助學生解決了高額商品需要一次付清款項的難題,而它需要償還的款項在多次平攤之后,月生活費在千元左右的大學生基本可以輕松應付。
快速更新迭代的數碼設備卻能滿足男女學生對新事物的心理期待和購買欲望,因此,調查中數碼產品在學生的購買比例中達到62.2%、遠遠超過其他商品就不讓人感到意外。未來數碼產品預計還將繼續領導大學生分期網貸的消費榜單。
數碼產品的熱銷也加快了分期網貸和電商平臺的合作。分期樂、趣分期均與擁有3C銷售優勢的京東、蘇寧等電商達成合作,京東在今年1月推出校園白條服務,也進入了這個市場——大學生分期貸款市場一旦快速普及,將會促使中國年輕消費群體的消費年齡下限至少擴展3-4年——這對市場的刺激將是巨大的。
時下校園分期網貸的狀況像極了眾多改變傳統行業的互聯網企業誕生時的狀態:初創公司層出不窮,大型企業蠢蠢欲動。盡管目前多數學生對它的態度依舊相對保守,但沒人敢低估它的未來。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個新細分領域,它所抓住的需求痛點,將成為這個領域未來活躍發展的源動力。
